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展望: 加息带来的经济影响滞后、缓慢且多变
概要
经济增长仍有韧性,但通胀只是缓慢回落,各国央行尚未结束紧缩政策。另一方面,经济衰退指标依然在发送预警信息。我们认为,这为政府债券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而为股票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重要市场主题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货币措施对经济状况的影响一定是滞后的,而且这种滞后来得缓慢又多变。” 当前这轮经济周期的表现恰如其言。我们看到美联储颁布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为激进的紧缩政策,而今年头两个月份的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依然平均达到407,000人,消费支出增长也依然基本保持原有趋势。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已经“解除警报”也绝不明智,因为那些“缓慢又多变”的滞后效应还在逐渐显现作用。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每次美联储启动加息后,平均要经过两年半左右才会开始迎来经济衰退,而本轮经济周期的第一次加息是在2022年3月。
硅谷银行(SVB)在3月中旬月中旬的倒闭凸显了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危险。SVB的主要问题是其持有大量长期债券,随着债券收益率到2022年上升,这些债券价格下降。 一边是经济数据的韧性,一边是金融部门不稳定风险的威胁,使各国央行面临艰难的选择。
美国方面,我们认为经济衰退大概会在接下来的12个月到18个月里逐渐显现。不过,我们预计,家庭和企业财务状况的强劲表现很可能会使得这种下行转向的程度较为温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温和的经济衰退依然意味着经济周期将会开始进入不利于股市的阶段,企业盈利和经济指标都会发生恶化。不过这大概率会形成一个对政府债券更为有利的环境。
欧元区的各经济体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避免了原本似乎会在去年年底发生的经济衰退。欧洲的暖冬 降低了能源的需求和价格, 多项经济指标也意外地正向。而这种超越预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结局却令人不安:欧洲央行仍将实行紧缩的政策。最新的例子是:欧洲央行日前将政策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0%,而且后续似乎还将会有至少一次的加息。
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经济目前表现超越预期,已不再有预测认为会在近期发生经济衰退。然而,中期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利率上涨和就业市场紧俏 (已引发薪资不断上涨)使得通胀率已经很难回到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
中国方面,政府已经公布,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中国在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赖于消费市场,原因是全球经济放缓,而且中国政府希望控制住房地产项目建设的激进扩张。
日本仍在今年经济温和增长的轨道上行进,本国及全球需求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被邻国中国重新开放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所冲抵。日本经济的重要议题在于薪资涨幅,以及通胀能否可持续地达到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
澳大利亚方面,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应会在2023年全年内继续放缓,虽然我们认为发生衰退的风险要低于北半球。虽然该国就业市场十分紧俏,但我们认为劳动力紧张大概率会在2023年内逐渐缓解。因为随着移民潮再现,就业人员的供给将增加。
加拿大方面,经济表现超越预期,这得益于出口和国内需求所提供的支撑。毫无疑问,美国经济的韧性令加拿大的贸易部门受益良多,同时暖冬也推动了消费支出的增长。
经济展望
- •美国就业市场
我们预计,美国失业率(2月份为3.6%)需要增加至少一个百分点,才会实现美联储正在观察的薪资涨幅放缓的情况。 - 中国财政政策
我们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提供的支撑力度将会低于上一年。政府已经公开表示,扩大后的财政赤字(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将在今年温和收窄。 - 欧元区展望
中国是欧元区的一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市场的重新开放应可为欧元区经济提供进一步的促增长因素,尤其是德国和西班牙。 - 盈利增长预期
我们认为,眼下这轮意外强劲的经济数据将会推动接下来几个月的企业盈利增长预期普遍走平。 - 英国央行可在近期暂停加息
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增加一次幅度为25个基点的加息,将英国的政策利率推至4.25%。英国央行看上去很可能会先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暂停加息。
资产类别前景分析
股票:上行空间有限
我们相信,由于多国经济衰退临近,股市上行空间将较为有限。尽管非美发达市场的股票比美股便宜,在美联储鹰派态度趋软和美元走弱之前,我们持中性态度。
固收:政府债券估值改善
我们看到美、英、德三国的国债目前均处于合理的性价比水平,而日本央行坚守50个基点的收益率上限,使得日本国债看上去依然价格偏高。我们认为,鉴于通胀已接近见顶,且市场已消化了多数央行的鹰派预期,大幅抛售的风险似乎有限。
货币:强势美元或在年内转弱
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的鹰派态度推动美元温和上涨,但是我们认为,如果通胀开始下降,美联储的鹰派态度发生转向,美元可能就会转为走弱。届时最主要的受益者大概会是欧元和日元。如果日 本央行新任行长植田和男放弃目前的收益曲线控制策略,日元也可能迎来强劲升值。